诸葛亮躬耕地研究网

琚丝桐 发表于 2023-5-17 14:28:51

刘禹锡《陋室铭》——让我们看到了正人君子的高尚品德

刘禹锡,唐朝时期的大臣,也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、有“诗豪”之称。他的诗文俱佳,且涉猎题材广泛,颇享有盛名。他与柳宗元、白居易等人交情深厚。
作为唐朝大臣,刘禹锡加入了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“二王八司马”政治集团,参加了“永贞革新”,在革新失败后遭遇贬谪。先后辗转偏远地区做了20多年小官,晚年才得以回到京城。执拗倔强的刘禹锡,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,中途还因为作诗讽刺政敌,刚回到京城又被再次贬去远方。
https://p3-sign.toutiaoimg.com/tos-cn-i-qvj2lq49k0/3e5a10a43152473ab5472c096f97838f~tplv-tt-large.image?x-expires=1999667784&x-signature=EEe4bYuJKEuP%2BwnZXmry84qygZg%3D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
在他被贬到安徽和州这个小地方的时候,当地知县“看人下菜碟”——因为刘禹锡是朝廷贬谪下放的官员,三番五次欺辱他让他搬家,且多次搬迁后居住条件越来越差。但是,刘禹锡却丝毫不生气。他不但随遇而安,而且写了下面这篇《陋室铭》,表明了乐观通达的心迹,实在令人佩服。
陋室铭
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。苔痕上阶绿,草色入帘青。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可以调素琴,阅金经。无丝竹之乱耳,无案牍之劳形。南阳诸葛庐,西蜀子云亭。孔子云:何陋之有?
https://p3-sign.toutiaoimg.com/tos-cn-i-qvj2lq49k0/2f7d3806d4f4482d8da39d687c5f8a1d~tplv-tt-large.image?x-expires=1999667784&x-signature=Y6%2BYAY0rJXvPfjTNridVMEWl5Jo%3D苔痕上阶绿,草色入帘青
直译:
山不在高不高,有仙人在此则有名。水不在深不深,有龙在水下则有灵性。这里是个简陋的屋子,但(住在这里的)我有美好的品德。碧绿的苔藓,已经布满了台阶,青青的草色映入帘内,满眼青葱。平时谈笑说话的都是有学问的名家大儒,往来的朋友们没有不识字的白丁。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,可以阅读经书。没有嘈杂的乐声扰乱耳朵,也无官员批阅文件之劳累。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,西蜀有杨子云的玄亭。正如孔子所说:“有什么可简陋的呢?”
赏析:
文章开篇以比兴手法,托物言志。先写山与水,得出结论是:山高不高其实无所谓,有仙人住在此山就有名;水深不深都可以,水下有龙才是关键。由此引出了自己身居陋室,但品德高尚的全篇主旨。苔藓和青草两句,是写绿色在哪里都可铺陈繁衍,由此再引出后面的朋友圈:我家的客人都是鸿儒一类饱学之士,与我往来的都没有大字不识的白丁。这里说明陋室不陋——进出陋室的人,都是令此处蓬荜生辉的大人物。
https://p3-sign.toutiaoimg.com/tos-cn-i-qvj2lq49k0/05b8c0a3efa745729b035291f386cff4~tplv-tt-large.image?x-expires=1999667784&x-signature=CKN3PNA1vzd3rTi9OgEJOSoWmCk%3D无丝竹之乱耳,无案牍之劳形
接着,作者写了自己住在陋室的优点。在这里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素琴,可以随意阅读经书。这里没有嘈杂的音乐干扰,没有往日官府那种批阅文件的操劳(实在是快活得很呢)。南阳诸葛亮曾有一座茅庐,西蜀杨子云也有一个玄亭(我这个陋室与他们的差不多)。
通过《陋室铭》这托物言志的铭文,表现了作者不与以官职论待遇的世俗偏见同流合污,不贪虚荣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。文中流露出作者”腹有诗书气自华“的安贫乐道的高雅情趣。文中所用的各种比兴手法,举出诸葛亮和杨雄的例子等等,都显示出作者高超的文学水平。其中“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”与"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"等句,已成‬为后人反复引用的经典名句。
https://p3-sign.toutiaoimg.com/tos-cn-i-qvj2lq49k0/53cc187f3bc54ae6aa1a9e939e01ef94~tplv-tt-large.image?x-expires=1999667784&x-signature=GDHMKBf231GwC3DuMARNqhj0LMc%3D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
总之,阅读《陋室铭》这篇文章,让我们看到了刘禹锡高洁的处世做人品格:不在乎居所生存的物质条件,而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满腹的知识为骄傲。这才是正人君子的高尚品德,值得我们尊敬和仿效。

来源:https://www.toutiao.com/article/7069307611124089344
免责声明: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站长,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,谢谢合作!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刘禹锡《陋室铭》——让我们看到了正人君子的高尚品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