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葛亮躬耕地研究网

史志摘选史志摘选
关注: 0贴子:1 排名: 15 
0 回复贴,1031 次查看
<返回列表

原创首发:对照明清两朝《一统志》解开会飞的伏龙山隆中山之谜

5

主题

0

回帖

19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19
发表于 2023-5-17 15:48:46
引 子

@向往飞天舞今天连续追问我以下这个图片“襄阳县南二十里伏龙山”的问题,似乎他抓住我的软肋而异常兴奋。

既然,飞天舞先生要问,一句话又解释不清楚,“大厨哥”就只好发文回答了!
关于伏龙山隆中山这个问题非常复杂,史料记载很乱。
伏龙山起初记载在襄阳西南三十里,后来又记载在襄阳县南二十里;隆中山起初记载聚焦在汉北襄阳西北二十里,现在又跑到汉南襄阳西南三十里这个地方。
这就是雀占鸠巢,难道这两座山都飞吗?伏龙山隆中山真正的位置到底应该在哪里?
谜一样的伏龙山隆中山!
其实,这个问题并不复杂,本人长期专注隆中研究,对此轻车熟路了,解决这个问题的金钥匙已经握在手里了。
这个金钥匙就是明清两个朝代的《一统志》!



一,《明一统志》的隆中山伏龙山

明代官方非常重视史志的撰写,很多地方官能亲自参与,因此明清是中国历史上地方志鼎盛时期。
《大明一统志》为朝廷组织专家学者撰写,这已经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,这属于国家行为,因此它最具权威性。该书明确卧龙岗是躬耕地,隆中是隐居地,这也代表明朝对躬耕地的“国家认定”,所以我说卧龙岗是最早的国家认定。
该书是如何记载隆中山和伏龙山?
该书这样记载隆中:“隆中山。在府城西北二十五里,下有隆中书院。汉诸葛亮尝隐于此”
同时又记载:“伏龙山。在府城西南三十里,宋曾巩守郡日祷雨…”、“诸葛亮庙。在府城西南伏龙山,唐封武灵王,宋赐英惠庙额,加号仁济”。
《大明一统志》记载的隆中伏龙山
以上包含三个信息:
(一)隆中山与伏龙山不是同一地方
(二)隆中山在汉北,伏龙山在汉南
(三)汉北隆中山隐居地,汉南伏龙山是祭祀诸葛亮的武灵王庙。
二,会飞的隆中山伏龙山

《大清一统志》原文:
“隆中山。在襄阳县西二十里”、“诸葛武侯庙:在襄阳县西隆中山”
“伏龙山。在县南二十里,方舆胜览曾巩知州事,尝祈雨于此山”
《大清一统志》记载的隆中伏龙山


这里需要弄清两个问题:
(一)为什么隆中山不是西南三十里?
既然隆中山站住了伏龙山位置,应该在西南三十里才对,为什么是“西二十里”?
很简单,因为清代的隆中山就是现代的景区隆中,这里已经附会了《汉晋春秋》说法,因此位置必须描述为“西二十里”才合理。
(二)为什么说隆中山伏龙山会飞?
原来伏龙山在襄阳西南三十里,这里成为隆中山了,那么伏龙山不能平白无故消失,总有下家才行,因此伏龙山就只好在“襄阳县南二十里”了。这大概叫“雀占鸠巢”吧!
三,伏龙山隆中山会不会飞?

从以上明清两个《一统志》记载发现,其实隆中山伏龙山都没有飞,只是山被改名了。
这里需要弄清一个问题,既然明代杜撰襄间王夺草庐,隆中已经附体伏龙山,为什么在《大明一统志》里,隆中没记载成为西南三十里伏龙山的位置?
到底襄间王夺草庐和《大明一统志》哪个时间早,我不清楚。即使《大明一统志》在后,信息有延迟性,没及时反映记载在情理中!
明代襄间王夺草庐杜撰故事让虚幻的史载隆中在伏龙山附体了,隆中也就结束了魂魄飘荡的时代。
迷信中的鬼魂附体要兴风作浪,隆中在伏龙山附体后变成的“飞天怪物”,就开始兴风作浪!
从此,南阳襄阳两地开始天天“闹鬼”,这个“怪物”飞天乱舞,碰瓷真正的躬耕地卧龙岗,搅得南阳襄阳双双不安宁,南襄两地从此进入无休止的争吵!
本人躬耕地研究已经超越狭隘的家乡情怀思想,笔者只希望还原真正的历史!笔者希望通过帮助大家识破并捉拿“飞天老怪”,还原历史真相,实现宛襄两地和谐!
本人以上观点经得起质疑,欢迎各位大神质疑!但本人恶心某些喷子转移话题,扯与本文无关的话题!


来源:https://www.toutiao.com/article/7063647078366380585
免责声明: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站长,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,谢谢合作!

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回帖 (可批量传图、还有插入视频等功能哦!)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  • 发布信息免费
  • 发贴彩色标题
  • 签到额外经验值

如何快速提升等级,查看[积分规则]

活动中心

查看更多>>
最新热版
会员排行
©2001-2021 诸葛亮躬耕地研究网 https://www.zglggdyj.com/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豫ICP备20019006号 非经营性网站Powered byDiscuz!X3.5公安网备
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合作客服QQ:659106904@qq.comComsenz Inc.
发帖 客服 微信 手机版 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