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葛亮躬耕地研究网

躬耕地国家认定谬论躬耕地国家认定谬论
关注: 0贴子:3 排名: 4 
0 回复贴,1103 次查看
<返回列表

到底谁在对抗诸葛亮躬耕地“国家认定”?“古隆中”“古”吗?

5

主题

0

回帖

33

积分

实习版主

积分
33
QQ
发表于 2023-5-17 15:17:13
许多人对习凿齿“号曰隆中”表示疑问,他为什么不用“乃隆中也”呢?注意到《三国志》记载初平元年(190年)董卓“号曰尚父”,我们知道习凿齿通过“号曰”把真实的“隆中”搬到了“襄阳城西二十里”。

明世宗认定的“隆中”在哪里?

“号曰隆中”诞生后,真正的“隆中”逐渐被遗忘了,但历史还是有记忆的,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《尔雅》说“宛中隆”,显然真正的“隆中”当在宛城。

明朝时,南阳卧龙岗因“中岗隆起”被称为“隆中”。嘉靖四岁(1525年),翰林院编修、大学士叶桂章奉命到南阳,在《武侯记》说卧龙岗“地势四面稍下,惟中岗隆起,故曰隆中,盖南阳伟观也”。嘉靖七年(1528年)明世宗在《敕赐忠武侯庙规祭文祭品檄文碑》说“南阳郡城西七里许,有阜隆然,绵亘四十余里,名曰卧龙岗,乃汉丞相忠武侯诸葛孔明躬耕之地也”,这里的“有阜隆中”显然指“隆中”,故碑文又说“此亦隆中也”。嘉靖十八年(1539年),明世宗派驸马都尉邬景和到卧龙岗谕祭诸葛亮,祭文的第一句就是:“养高隆中,非三顾不起”,也就是说南阳卧龙岗是“隆中”,三顾茅庐在南阳卧龙岗“隆中”。

“古隆中”对抗“国家认定”

清光绪十九年(1893年),“古隆中”被正式命名,用“古”字表示自己才是历史上真正的“隆中”。显然一个“古”字表明“古隆中”不古,一个“古”字表明“襄阳说”在对抗“国家认定”。

那么“古隆中”“古”吗?要历史没历史,要文物没文物。
“号曰隆中”飘忽不定,直到正德二年(1507年)襄阳府志编造襄简王朱见淑于弘治二年(1489年)毁“草庐”这个传说后,“号曰隆中”才落地生根。 其实据广德寺碑介绍,朱见淑毁的是云居寺,而不是“草庐”。

所谓的“草庐碑”是由明襄简王朱见淑的墓碑改的。2022年国庆,“战斗鸡”在“古隆中”的直播被强行关闭——什么原因呢?
诸葛亮躬耕地在哪里?

蜀汉建兴十二年(234年)八月,诸葛亮在《寄子书》开头说“余自隆中结构茅庐于卧龙岗下者”,显然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卧龙岗。《寄子书》虽近些年被发现,但被浙江兰溪诸葛亮后人提供,还是有一定价值的。

来源:https://www.toutiao.com/article/7185881342280745530
免责声明: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站长,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,谢谢合作!

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回帖 (可批量传图、还有插入视频等功能哦!)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  • 发布信息免费
  • 发贴彩色标题
  • 签到额外经验值

如何快速提升等级,查看[积分规则]

活动中心

查看更多>>
最新热版
会员排行
©2001-2021 诸葛亮躬耕地研究网 https://www.zglggdyj.com/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豫ICP备20019006号 非经营性网站Powered byDiscuz!X3.5公安网备
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合作客服QQ:659106904@qq.comComsenz Inc.
发帖 客服 微信 手机版 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