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鹏一一李白精神的象征
诗人,大都有自己特殊的爱好,并形诸其作品之中。唐代两大诗人李白、杜甫也是如此。如同杜甫喜欢描绘马、描绘鹰一样,李白在他的作品中最爱描绘的是大鹏的形象。大鹏,典出《庄子.逍遥游》。其云:
北冥有鱼,其名为鲲。鲲之大,不知其几千里也;化而为鸟,其名为鹏。鹏之背,不知其几千里也;怒而飞,其翼若垂天之云。是鸟也,海运则将徙于南冥。……谐之言曰:“鹏之徙于南冥也,水击三千里,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,去以六月息者也。”
庄子借大鹏这个形象,用来表明他所追求的人生的理想境界。庄子处在战国急剧变革的年代,他祈求精神上的解脱,设想自己与周围万物混然一体,消溶了自身的存在,齐物我,同生死,以图解决个人和客观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。庄子哲学思想的根本,用他自己的话来概括,就是“独与天地精神往来,而不敖倪万物;不谴是非,以与世俗处。”大鹏,正是庄子这一思想的形象表现。
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人生观,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以老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,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心理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道家寡欲无为、消极避世的人生观,固然有其消极的一面;而其崇尚自然、反对束缚人的个性的思想,以及对黑暗现实的深刻批判的精神,则对封建社会中一些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,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。作为庄子这一思想的形象表现的大鹏,也就成为后世文人吟咏、寄托的对象。
李唐王朝出于抬高世系地位的目的,尊老子李耳为玄元皇帝,并在天宝元年诏封庄子为南华真人,提倡道教。这使道家思想在社会各阶层得到广泛的传播。身处开(元)、天(宝)之世的李白,受道家思想影响极深,因而庄子笔下的大鹏形象,也就自然地成为他笔下经常描写的对象。
今本《李太白全集》(王琦注)的首篇,就是《大鹏赋》。其序云:
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,谓余有仙风道骨,可与神游八极之表,因著《大鹏遇希有鸟赋》以自广。
《大鹏遇希有鸟赋》写于开元十三年(725),即李白二十五岁那年。这年他离开四川,开始漫游。在江陵,他遇到著名道士司马承祯(字子微),于是写了这篇赋,以大鹏自况,以希有鸟比承祯,欲与之一起“神游八极之表。”可见,李白一投入社会,就充满了豪迈的气概。
这篇赋当时“已传于世,往往人间见之”。李白后来“悔其少作,未穷宏达之旨,中年弃之。”但他一直没有忘怀大鹏的形象,“及读《晋书》,睹阮宣子《大鹏赞》,鄙心陋之,遂更记忆,多将旧本不同。”今存《大鹏赋》,就是李白中年后重写的那篇。据詹锳《李白诗文系年》考证,赋首称庄子为南华老仙,此赋之改订当在天宝二年(743)二月之后,李白入翰林之前。魏颢《李翰林集序》云,这一年“白久居峨眉,与丹丘因持盈法师(玄宗女玉真公主号)达,白亦因之入翰林,名动京师,《大鹏赋》时家藏一本。”李白在这时重作《大鹏赋》,显然是准备一试身手,大展宏图。此赋虽然也来源于庄子寓言,但是洋洋长达千言,以奇特的想象,对大鹏作了生动的描绘,注入了不同于庄子思想的内容,寄托了自己的理想。
在李白的笔下,大鹏的形象是那样的巨大:
脱鬐鬣(qi lie 指鱼的脊鬐)于海岛,张羽毛于天门。刷渤澥(b6xle即渤海)之春流,晞扶桑之朝暾。燀赫乎宇宙,凭陵乎
昆仑。一鼓一舞,烟朦沙昏。五岳为之震荡,百川为之崩奔。
大鹏的行动,也是不同凡响;
蹶(Jue 踏,用脚推)厚地,揭太清,亘(gen贯串)层霄,突重溟。激三千以崛起,向五万而迅征。背嶪(Ye山势高大貌。)太山之崔嵬,翼举长云之纵横。
左回右旋,倏阴忽明。历汗漫以夭矫,羾(gong到)阊阖(chang he 天门。)之峥嵘,簸鸿蒙,扇雷霆,斗转而天动,山摇而海倾。
大鹏的气概,更是那样宏伟:
喷气则六合生云,洒毛则千里飞雪。邈彼北荒,将穷南图。运逸翰以傍击,鼓奔飚而长驱。……块视三山,杯观五湖。其动也神应,其行也道俱。……上摩苍苍,下覆漫漫。……缤纷乎八荒之间,掩映乎四海之半。
在李白的笔下,雄伟的大鹏和那些“夸金衣与菊裳”的“蓬莱黄鹄”之类,是一个鲜明的对照。大鹏,已经不再是庄子寓言中为说明其“与物无待”思想的形象,而成了李白宏伟理想的象征。
这时,李白还写有一首诗,即《古风》其三十二,似是櫽括《大鹏赋》而成。彼此参看,颇可玩味:
北溟有巨鱼,身长数千里。
仰喷三山雪,横吞百川水。
凭陵随海运,燀赫因风起。
吾观摩天飞,九万方未已。
无论是《大鹏赋》,还是其前身《大鹏遇希有鸟赋》,均作于李白尚未投身于政治活动之前,充分反映了李白早期那种心雄万夫,积极入世的政治理想。李白从小博览群书,尚义任侠,颇想建功立业,扬名百世。他喜欢以历史上的名相管仲、诸葛亮、谢安等自比,“济苍生,安黎元”,“申管、晏之谈,谋帝王之术。奋其智能,愿为辅弼,使寰区大定,海县清一。”李白敏锐地看到了现实世界的黑
暗,向往建立一个如道家主张的返朴
归真的社会。虽然他的政治理想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,但是李白并不愿意消极避世,隐遁终生,而是积极用世,追求功名。他希望的是由隐而仕而终归于隐,功成身退,将“兼济天下”与“独善一身”统一到一起。
李白的理想是宏大的。当然,为了实现这一理想,李白也采取了不同凡响的方式。他不愿象当时一般士人那样靠进士出身,而是通过交游干谒,退隐山林,以谋令名,希图感会风云,一步登天,从而出将入相,实现理想。李白的努力获得了成功。玄宗召他入翰林,“征就金马,降辇步迎,如见绮、皓。以七宝床赐食,御手调羹以饭之。谓曰:'卿是布衣,名为朕知,非素蓄道义,何以及此’”(李阳冰《草堂集序》)。现实似乎真的给李白开辟了一条实现理想的捷径。
李白以大鹏那样的气概,进入了唐王朝的统治中心。他入翰林后,颇受玄宗宠遇,所谓“激赏摇天笔,承恩赐御衣。”然而李白不久就明白了,他所得到的实际待遇只不过是弄臣而已。这对于一生傲岸,豪放不羁,要求“平交王侯”的李白来说,毕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。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。”终于不到两年,李白就受谗被玄宗“赐金放还”。李白愤而辞阙,他的第一次从政遭到了失败。
宦途受挫并没有磨灭李白的意志。天宝五载,他给当时名动天下的北海太守李邕上了一首诗,即《上李邕》。诗云:
大鹏一日同风起,转摇直上九万里。假令风歇时下来,犹能簸却沧溟水。时人见我恒殊调,见余大言皆冷笑。宣父犹能畏后生,丈夫未可轻年少。
这首诗充满着作者的激愤之情。他怀才不遇,不为时人理解。尽管如此,李自并不消沉,他自豪地认为,大鹏即使停止了飞翔,还能掀起滔天巨浪。因此,他仍执着地追求着理想,期待着“何时腾风云,搏击申所能”?
九年后,“安史之乱”爆发,李白认为他实现抱负的机会又来到了。他参加了永王李磷的讨伐部队,歌吟“三川北虏乱如麻,四海南奔似永嘉。但用东山谢安石,为君谈笑静胡沙。”然而,在唐肃宗李亨和永王李璘之间的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中,李白的第二次从政又遭到了失败。乾元元年(758年),他以“从璘事件”被长流夜郎,中途遇赦回。三年后,李白即郁郁而死,走完了他六十二年的生活道路。在临终前,他犹念念不忘大鹏。
他集中有一首《临路歌》。王琦曰:“李华《墓志》谓太白赋《临终歌》而卒,恐此诗即是。‘路’字盖‘终’字之伪。”从诗意看,这首诗也确是李白对自己一生的形象总结。诗云:
大鹏飞兮振八裔,中天摧兮力不济。余风激兮万世,游扶桑兮挂石袂。后人得之传此,仲尼亡兮谁为出涕。
这六句诗中用了两个典故。“石袂”,当作“左袂”。“游扶桑兮挂左袂”,显然是从严忌《哀时命》“衣摄叶以储与兮,左袂挂于榑桑”句而来。
最后一句用鲁哀公十四年西狞获麟,孔子以为出非其时,哀之出涕的典故。诗的首两句似乎概括了李白的一生。李白一生中,两次从政皆遭失败,他只得慨叹自己如同大鹏一样,飞上云天,中途不幸被摧折了翅膀,无力实现自己远大的抱负。然而李白的气概毕竟是豪迈的,在一生悲剧即将结束的时候,他丝毫没有后悔之意,坚信大鹏虽然中天被摧,但是扬起的巨风仍将激励万世。“余风激兮万世”一句,诗意显然和《上李邕》中“假令风歇时下来,犹能簸却沧溟水”是一致的。在这首诗中,诗人和大鹏的形象完全合而为一,以致极难区别寄托和自喻。诗句接着想象大鹏鸟的左翅(即“左袂”义)被挂在巨大的扶桑树上。后人虽然得到并加以传颂,但时无孔子,谁能如孔子哀麟那样,为大鹏的中天被摧洒一掬痛惜之泪。诗的结句叹己不遇,极为沉痛,用杜甫哀李白的诗云,即是“千秋万岁名,寂寞身后事。”诗句有着一种深沉的历史意蕴。一代诗豪李白的临终之歌,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。
李白集中这作于三个不同时期的诗赋,反映了他一生中三个重要时期的变化发展,是研究李白生平思想的重要资料。除了这些直接描写大鹏的诗赋外,李白作品中还有多处提到大鹏,如《天台晓望》诗云:“云垂大鹏翻,波动巨鳌没”等等。这也说明大鹏的形象始终盘旋在李白的脑海之中。
李白以大鹏自况,时人也以大鹏目之。范传正云:“大鹏羽翼张,势欲摩穹昊,天风不来,海波不起,塌翅别岛,空留大名。人亦有之,故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之谓矣”(《李公新墓碑并序》)。
大鹏是李白精神的象征。大鹏形象激励着李白的政治理想,伴随着他的生活道路,并在其创作中得到了不断的表现。
确实,在诗国的天空中,李白正是这样一只“上摩苍苍,下覆漫漫”,扶摇而上九万里的雄伟的大鹏。
https://p3-sign.toutiaoimg.com/pgc-image/0888fc5b1cfc431fa741a31fc85437dc~tplv-tt-large.image?x-expires=1999667761&x-signature=tPebjTFj7mAbBYghmjhNnJoO2nQ%3D
https://p3-sign.toutiaoimg.com/pgc-image/a2db1c37b0d648199e5891f1ae4845d9~tplv-tt-large.image?x-expires=1999667761&x-signature=vsD8Geou3G4mMu%2FIP57W04A8dcU%3D
https://p3-sign.toutiaoimg.com/pgc-image/ab332a462cc24fc9937dca959f589e7f~tplv-tt-large.image?x-expires=1999667761&x-signature=nlHJMwqCBMGo9SySIaztUUV5fLw%3D
来源:https://www.toutiao.com/article/7014731701272330763
免责声明: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站长,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,谢谢合作!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