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葛亮躬耕地研究网

奔流到海不停留 发表于 2023-4-29 19:35:55

读史随笔(249)“轼诸葛之故乡”的“轼”字能证明刘弘是在襄阳隆中祭拜诸葛故宅的吗

“轼诸葛之故乡”的“轼”字能证明刘弘是在襄阳隆中祭拜诸葛故宅的吗?
       襄阳网友为了证明西晋刘弘“沔之阳”祭拜诸葛故宅挪移到“沔之阴”,一位牧田思语网友又发文说:“李兴在铭文中写登隆山以远望,轼诸葛之故乡。一个轼字写明诸葛亮故宅就在隆山旁边。宛城没有隆山,也没有隆中。拿远在一百多里外的湖阳隆山充数,编写出来的文章必然自相矛盾,漏洞频出,难以自圆其说。单是刘弘的行程路线就说不圆范。”
       为再一次批驳襄阳网友这些不断重复的固有观点,我们首先理清几个基本事实:
       刘弘祭文中与地理方位有关的记载只有“沔之阳”和“隆山”。“沔”即沔水,也就是汉水,“阳”,“山南水北为阳”,沔之阳就是汉水北岸的南阳郡。隆山,《水经注》记载在南阳郡的湖阳县(今唐河县)。而襄阳隆中山这个时候名叫“乐山”,没有隆中山的名称。
       王隐《蜀记》在转引刘弘祭文时加上了一句:“晋永兴中,镇南将军刘弘至隆中,观亮故宅,立碣表闾,命太傅掾犍为李兴为文曰”……王隐没有说这个“隆中”在什么地方,也没有说什么“隆中山” ,按刘弘祭文理解,王隐这个“隆中”也应该在“沔之阳”。再后的东晋习凿齿《汉晋春秋》曰:“亮家于南阳之邓县,在襄阳城西二十里,号曰隆中”。“号曰”就是起名、命名的意思,如果此前有“隆中”的地名而且就在襄阳城西,那习凿齿还“号曰”什么?闲着没事对一个小山沟重复“号曰”一下?如果襄阳有这样的“习俗,那习凿齿还应该同时“号曰邓县”“号曰襄阳”啊!
       再谈刘弘当时祭拜诸葛故宅的时间顺序。刘弘当时驻节襄阳,到“沔之阳”路过湖阳隆山时,驾马车从隆山南坡登上山顶,向北“远望”约50公里外的诸葛故宅,“轼诸葛之故乡”。对这个“轼”字,就是马车的前横木,有沔阴网友说“这里的‘轼’是‘伏低以示崇敬’之意,有点类似现代"默哀"之内涵。某些"南阳说"网友理解成"驾车登山"显然错的离谱。”
       呜呼,连“轼”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就曲解。这个“轼”是“伏低以示崇敬”吗?轼,就是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,《说文》“按,车阑上之木。周于舆外者,在前曰轼,在旁曰骑”。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“下视其辙,登轼而望之”。“魏文侯过其闾而凭轼致敬之”。如果“轼”是“伏低”那刘弘应该下车啊,站在车上还登上高高的隆山“远望诸葛故乡”是“伏低”吗?下车以后还能称为“轼诸葛之故乡”吗?登高望远什么意思不清楚吗?
       说白了,“襄阳说”是绝对不会承认刘弘是乘坐马车登上隆山的。“沔之阳”的湖阳隆山的南坡低缓平直,马车可以直上;而“沔之阴”的襄阳隆中山荆棘密布,登山步道险峻崎岖,此前不久岑彭在这里还需要“伐木开道”,你让刘弘在这里怎么“登隆山以远望”?别说马车牛车了,就是给刘弘一辆山地越野车能开到现在的隆中山顶吗?
      所以,“襄阳说”在解释自己赖以生存的“李兴祭文”时必须篡改。“天子命我”必须是“两年前镇压张昌起义”。可惜整个祭文没有提张昌一个字,刘弘祭祀诸葛亮提两年前镇压张昌起义干嘛?“沔之阳”的隆山必须是“沔之阴”的隆中山。可惜祭文就是“沔之阳”,而且繁体字的“陽”与“隂”还很不容易混淆,蒙混成笔误很不容易;“听鼓鼙而永思”必须分成两段来读,“听鼓鼙”是两年前打仗,“而永思,庶先哲之遗光”是两年后祭拜诸葛亮。请问现在襄阳学生就是这样写文章吗?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,半句写两年前的镇压张昌,一句半写现在的祭祀诸葛故宅,文风有病了吧?“登隆山”必须是“隆中山”。可惜祭文没有这个“中”字,现在的襄阳隆中山当时名为“乐山”,当时只有湖阳“隆山”。“远望”必须是刘弘从襄阳城出发,先驾马车上荆棘密布的隆中山,再“远望”山下的隆中村,呜呼,这不是讥讽刘弘是傻子吗?“轼诸葛之故乡”必须是“伏低以示崇敬”。那这个“轼”跑哪里去了?李兴的祭文你能删改吗?
       现在刘弘此次祭拜诸葛故宅的路径已经很清楚了,刘弘从襄阳城出发北上,路过湖阳县时因心情迫切,驾马车登上南坡平缓的隆山“远望”北边的南阳诸葛故宅,返程后将李兴祭文刻碑纪念,仅此而已!
       有几句成语送一直想把刘弘“沔之阳”之行曲解成两年前镇压张昌起义的个别沔阴网友,这些无厘头的操作无疑是没有用的。
      #诸葛亮# #出师表# #南阳头条# #南阳# #襄阳# #襄阳头条# #人民教育出版社##国家文物局##中国社会科学院##成都武侯祠#
https://p3-sign.toutiaoimg.com/tos-cn-i-qvj2lq49k0/f2497d8726144125af90f429990a951a~tplv-obj:4496:3000.image?_iz=97245&from=post&x-expires=1690502400&x-signature=Eddbo9t%2BfPcLtqenrZjQSBKfB10%3D







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读史随笔(249)“轼诸葛之故乡”的“轼”字能证明刘弘是在襄阳隆中祭拜诸葛故宅的吗